
反洗钱知识八问
1、目前金融机构主要采取哪些反洗钱措施?是否会因此延长金融消费者办理业务的时间?
答:主要采取金融消费者身份识别、尽职调查、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金融消费者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等反洗钱措施,包括事前预防、事后监测及调查等。监测及调查发生在完成业务之后,不会额外增加金融消费者办理业务的时间。目前的预防手段主要包括核对金融消费者身份证件及填写有关金融消费者信息,与现行的金融业务要求也基本吻合。
2、反洗钱工作会不会侵犯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
答:不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重视保护个人隐私和企业的商业秘密,并专门规定对依法履行发洗钱职责而获得的金融消费者身份资料和交易信息予以保密,非依法律规定,不得向任何组织和个人提供。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还规定,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依法负有反洗钱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机构履行反洗钱职责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信息。只能用于反洗钱行政调查;司法机关依法获得的金融消费者身份资料和交易信息只能用于反洗钱刑事诉讼。
3、金融消费者到银行办理哪些业务需要出示身份证件?
答:与金融消费者建立新业务关系时,或金融业务达到规定数额时,金融机构要对金融消费者身份证件进行识别,保证金融消费者身份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并根据规定留存金融消费者身份信息。因此,个人办理金融业务时,应出示真实有效的身份信息。
如到未开户银行办理现金汇款、现钞兑换、票据兑付业务且单笔金额超过1万元人民币或外币等值1000美元,应配合出示并复印有效的身份证件或其他身份证明文件。个人办理5万元人民币或外币等值1万美元的现金存款业务。应出示有效身份证件或其他身份证明文件。
4.代理他人办理金融业务的客户,应如何配合金融机构履行金融消费者身份识别义务?
答:金融消费者代理他人办理金融业务。应出示被代理人及本人有效身份证件或其他身份证明文件,填写姓名、联系方式、身份或其他身份证明文件的种类和号码等信息。
5、在与金融消费者的业务关系存续期间,金融机构还会持续履行金融消费者身份识别义务吗?
答:是的,金融机构还要持续关注金融消费者及其日常经营活动以及金融交易情况,并及时提示金融消费者更新资料信息。
6、当金融消费者要求变更姓名或名称等身份信息时,金融机构是否还需要重新识别金融消费者?
答:是的。当金融消费者要求变更姓名或名称、身份证件或身份证明文件种类、身份证件号码、注册资本、经营范围、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等信息时,金融机构应当重新识别金融消费者,金融消费者应当向金融机构出示相关信息。
7、金融机构除核对身份证件外,还可采取哪些措施识别金融消费者身份?
答:金融机构还可采取要求金融消费者补充其他身份资料或身份证明文件,回访金融消费者,实地查访或者向公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实等措施,如金融机构目前能联网核查居民身份证信息。
8、金融消费者在金融业务关系存续期间,如果先前提交的身份证件或其他身份证明文件已过期了,该怎么办?
答:应及时更新身份信息,若未在合理期限内更新且无合理理由的,金融机构应中止为金融消费者办理业务。
文字编辑:东莞银行深圳分行
排版小编:白云鹏
【内容转载于】金融鹏程
风险提示(必读)
投资有风险,资讯仅供参考。上述所列示仅陈述其与该事件相关,不作为具体推荐,投资者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本资讯中的信息、数据均来源于上市公司公告以及其他合法公开的信息渠道,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资讯所表达的观点不构成所涉证券买卖的具体建议,投资者依据上述资讯进行投资决策所产生的收益和损失,与我公司无关,我公司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上海长江财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361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