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财富资讯 正文
监管召基金子公司开会谈风控
13-08-30    作者:东方早报网

上海证监局反复强调风险管理 子公司规模目前料近4000亿

作为项目横跨多领域的“万能神器”,基金子公司业务规模的急剧膨胀正引起监管层的关注。

早报记者昨日获悉,8月26日下午,中国基金业协会召集上海19家基金公司旗下子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在上海举行座谈会,上海证监局基金处相关人士出席会议。

依托子公司平台,基金投资领域可由现有的上市证券类资产拓展到了非上市股权、债权、收益权等实体资产,因此其潜在的风险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一位参会的基金公司总经理表示,在当日的座谈会上,上海证监局主要听取了各家公司汇报目前业务开展情况,并反复强调加强风险管控。

“业内最新估计,基金子公司的业务规模目前已经接近4000亿元,每个月倍增的规模让监管层密切关注当中的风险,特别是类信托的融资类业务。”该人士称。

一位基金公司高管分析认为,预期明年对基金子公司的监管将比今年严格,子公司规模的疯狂扩张或难以为继。

所谓类信托,就是按照信托原理、架构设计出的信托类产品,只是发行机构不是信托公司。此前,已有多家基金子公司涉足房地产类信托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项目。

年底规模或逼近8000亿

参会人士表示,据当日各家基金公司的汇报,上海的19家基金子公司中,一半以上已经开展业务,“其中小公司开展业务的居多,因为他们的公募业务经营面临困难,大公司和合资公司都比较谨慎。特别是合资公司,外方股东对所谓的子公司业务不是太理解,导致业务尚未启动。”

可见的是,《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暂行规定》自去年11月起开始实行,不足一年时间内,已有41家基金公司的子公司成立。

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子公司主要业务形式分为三类:一是通道类业务,即指项目、资金均在银行,银行为了规避信贷额度限制,利用基金子公司的通道将表内资产转移至表外,基金子公司仅提供通道,并从中收取一个较低的通道费用,该类业务在子公司业务中占比近七成,以民生加银、东吴基金的子公司为代表;二是融资类业务,主要包括房地产项目融资和地方财政平台融资,以嘉实基金汇添富基金的子公司为代表;三是基于传统证券投资(专户)业务延伸的股权质押和资产证券化业务,如兴业全球基金的子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8月初,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通报称,截至6月底,证监会已经核准设立38家基金子公司,管理账户368个,管理规模约1500亿元,占基金管理公司非公募业务(包括社保、企业年金、普通专户业务)约16%。但昨日参会人士表示,业内最新估计,基金子公司的业务规模目前已经接近4000亿元,增速惊人。

“大胆估计,在通道业务迅速膨胀的情况下,子公司规模年底接近8000亿元不无可能。”一家基金公司高管表示。

监管或实地调研

在业务突飞猛进的同时,基金子公司的风险控制能力,也引发了监管层对基金子公司未来爆发风险的担忧。

上海证券报报道指出,在7月末8月初,证监会曾召集北京地区基金公司子公司业务负责人开闭门业务会议,内容重点就是“风控”。会上着重强调了三点,包括产品不能有保底承诺;要注重业务安全性,不熟悉的领域不要轻易冒险;将严格监管,出了问题,该查的查,该处理的处理。

而前述参会人士表示,8月26日上海地区会议上,上海证监局人士提到的风控也主要围绕以上三点,“再三提到了要谨慎,(基金)子公司出了问题,对母公司都是有影响的。”

值得一提的是,证监会新闻发言人此前表示,按照“加强监管、放松管制”的总体监管思路,今年年初,证监会部署了2013年度基金公司现场检查工作,检查的范围涵盖基金公司子公司,预计于8月底前完成专项检查。日前,证监会相关部门会同中国基金业协会对子公司业务情况开展调研摸底。

一位基金公司高管对早报记者表示,听闻央行也将会同证监会进行上述调研,“因为子公司关键是有一些类信托的业务,是央行比较重视的。”

该人士并指出,下一步,监管层或还将到规模相对较大的基金子公司开展实地调研,摸排风险。

据介绍,目前业内公认规模居前的基金子公司主要集中在民生加银、工银瑞信、招商基金和建信基金等有着银行系股东背景的基金公司,一些小型基金公司子公司业务增量也很惊人。“依托通道业务,成立初期规模倍增是常有的事,很多子公司的业务规模在短期内就突破百亿。”

上海长江财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36141号-1